早前,香港文匯報抽樣調查結果表明,超過三成大學生明確表示后悔上大學。早在2006年的一次調查中,有34.7%的人選擇了后悔上大學的答案。后悔來自于兩重主要因素,一方面教育投入大回報低;另一方面大學沒學到什么東西,造成就業難,收入狀況進一步惡化。伴隨百萬人放棄升大學的同時,相當多已畢業的甚至包括在讀大學生心生悔意。
人都是會精打細算的,在打算對某個項目進行投資之前都會估量它到底能不能賺錢,誰都不愿意去做虧本的生意。對教育的投入與對項目的投資其實也是同一個道理,只要是高投入,回報低都會嚴重打擊“投資者”的信心。縱觀大學生后悔讀大學的種種因素,教育的投入大回報低無疑是最致命的。
最近網絡流行一則微博,通過算賬的方式,論證讀大學虧本。平民家庭的男孩初中畢業后,讀兩年木工學校,月入4,000元以上。同班同學如果繼續讀高中三年、大學四年,在教育上至少多花10萬元,找個工作月入2,000元。而這段時間內,做木工的初中生已為家庭掙回20萬元。一進一出,兩者差距高達30萬元”。中國的大學教育是要付出高額的成本的,不像西方一些國家都實行義務教育。而對于中國農民占多數的情況來說,有很大部分的家庭在供孩子上大學顯然是力不從心的。他們或許能勉強應付那繁重的學雜費,但是對此他們要過著舉步維艱的生活。讀個大學下來,也得接近十萬元。大學是讀完了,準備出來找工作,但此時已非彼時。批量產出的大學生令他們在市場上不再是搶手的香餑餑,如果換在十幾年前或許畢業后真的不用愁沒工作。
在如今經濟發展的時代,學歷已不再是用人單位的硬性要求,更多的是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。而這無疑又給了這讓大學畢業生當頭一棒,更是讓背后的家庭悔意連生。與此同時,也有很多學生家長打破陳舊思想,他們把目光轉向職業教育。職業教育相對大學教育來說,學費不高、學習時間短、就業有保障。而且學好一門專業技能,總是不會落伍的。
據悉,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院的學生每天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學習IT技能,教師在更會注重他們的養成教育與綜合素質的培養,每天迎著朝陽的晨訓、項目實訓課程以及職業素質教育,把他們培養成有益于社會建設的復合型IT人才。新華教育集團辦學24年來,培養了60多萬優秀的的IT人才,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院奉行“專業教育,誠信天下”的辦學宗旨,他們一切為了學生的未來,辦讓家長和社會滿意的專業電腦教育。二十多年來,作為創下具有輝煌成就的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院,培養出的杰出校友日益增加,在各大公司擔任重要職務,他們亮劍職場,成為IT新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