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勢造就英雄。
一百多年前,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之際,淮軍應運而生,馳騁沙場,在平定內亂、抗擊入侵的戰斗中立下赫赫戰功。
一百多年后,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,同樣源于合肥的中國東方教育集團走出安徽,東征西戰,深耕市場,布局全國,成為享譽全國的“職教淮軍”。
三十三載櫛風沐雨,三十三載不懈奮斗。從1988年在合肥創立,到今天蜚聲海內外,中國東方教育已成長為擁有新華電腦在內的七大職教品牌218所直營院校的職教航母,她的身影已經遍及全國30個省份和香港特別行政區。
回望“職教淮軍”的發展壯大歷程,有一條發展戰略貫穿始終,那便是深耕市場,創新發展布局全國的“走出去”戰略。
布局——摸準時代脈搏,成就非凡事業
時間回撥到上世紀八十年代。彼時,改革開放的春風正吹向神州大地,各地經濟建設如火如荼,一方面各個行業對技能人才求賢若渴,另一方面社會大量富余勞動力迫切尋求更好的出路。
1982年,憲法以最高法的形式肯定了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的合法;1985年,《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》提出“發展職業技術教育,鼓勵集體、個人和其他社會力量辦學。”1987年,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民辦教育的規章出題,明確“社會力量辦學是我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,是國家辦學的補充”的基礎地位。中國民辦職業教育迎來歷史性機遇。
只有摸準時代的脈搏,才可能成就非凡的事業。中國東方教育“走出去”第一步是在1992年,邁向的是江蘇南京市,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校正式建校,大獲成功,只有走得穩才能走得鏗鏘有力。南京新華蹄疾步穩,一步一腳印,穩扎穩打。
闖勁——不怕困難,敢為人先
總有一種精神在激勵著大家往前走,南京新華之所以能快速站穩腳跟、捷報頻傳的原因之一,便是學院從上到下的員工們不懼困難、勇于拼搏的闖勁和使命、責任、奉獻的情懷。
突圍——職業教育的春天再次來臨
“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。”這句話用在南京新華發展史上,尤為貼切。今天,南京新華不僅站穩了市場,而且已經進入當地的頭部,成為這個地區的職教先進標桿,甚至是令同業者望塵莫及的頭把交椅,是怎么從本地市場殺出重圍脫穎而出的?這也是很多同行想要弄清的問題。
將其概括為四大優勢:
一是硬件優勢,學校起點高,無論是學校硬件還是教學原材料都是高起點。
二是教學優勢,師資隊伍強,教學理念模式理念先進。
三是服務優勢,學生無論畢業與否都能享受優質服務。
四是資源共享優勢,無論是教學還是就業,總部與各大兄弟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。
歷史車輪滾滾向前,時代潮流浩浩蕩蕩。
今天,職業教育又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:頂層設計上,“職教二十條”出臺,“不同類型、同等重要”的國家戰略定位已經清晰;社會需求上,產業發展迅猛,對各類高素質技能人才求賢若渴;生源上,隨著職普分流,越來越多的人將進入職業院校學習一技之長……
顯然,屬于職業教育的春天再次來臨,且看南京新華如何弄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