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《哪吒之魔童鬧海》(以下簡稱《哪吒2》)以100億元票房刷新中國影史紀錄時,全球電影市場不僅見證了一部東方神話的重生,更窺見了中國影視動畫工業化的全新圖景。從《哪吒1》到《哪吒2》,中國動畫工業完成了從"作坊式生產"到"大規模協作"的跨越。五年前,《哪吒1》集結60個團隊、1600人;如今《哪吒2》特效鏡頭暴增50%至1948個,參與團隊擴容至138家,4000余名動畫人協同作戰。視效總監石超群直言:"這已不是單純的特效制作,而是一場需要精密調度的'視覺戰役'。"
在《哪吒2》制作中,視效團隊不斷突破技術邊界。為模擬火山噴發的真實感,團隊反復調整巖漿流動參數;為呈現哪吒"撕裂重生"的肉體動態,特效師逐幀手工擺放肌肉模型;甚至通過360度特效模板庫,確保138家分散在31個城市的外包團隊實現"千人一面"的效果統一。
與好萊塢動畫多由少數巨頭包攬不同,《哪吒2》的幕后站著中國動畫產業的"螞蟻雄兵"。從西安的"數字怪獸"到蘇州的"橫豎橫",138家中小團隊各展所長——有的專攻流體模擬,有的精通剛體碰撞,形成"全國動畫人托舉"的獨特生態。
"動畫電影是全流程數字創作,需要分工協作發揮各家優勢。"石超群指出,這種生態不僅降低了制作成本,更催生了技術共享機制。《哪吒2》制作期間,可可豆動畫向全行業"開源"技術文檔和工具包,帶動一批初創公司成長,西安數字怪獸正是其中之一。這種"老帶新"的協作模式,正推動中國視效產業走向成熟。
《哪吒2》的成功并非偶然。近五年,中國視效行業經歷人才洗牌與技術迭代,已形成"工業化+生態化"雙輪驅動格局。石超群觀察到:"新人帶著AI技術涌入,老人用經驗托底,行業正迎來最佳發展期。"
隨著《流浪地球》《深海》等國產重工業電影崛起,視效人才需求井噴。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校率先開設的AI+影視動畫設計專業,正契合產業變革趨勢。該專業通過"美術基礎-二維動畫-三維建模-影視特效"四大模塊,培養具備全流程能力的復合型動畫人才。學生不僅掌握傳統動畫制作技能,更能運用AI工具提升效率,成為未來視效產業的"數字建筑師"。
《哪吒2》用100億票房證明,中國動畫不僅能講好本土故事,更能以世界頂級的工業水準重新定義"東方視效美學"。對于有志成為動畫人的學子,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校的AI+影視動畫設計專業,正是通往這個黃金時代的"哪吒之翼"。在這里,你將學會用代碼構建神話,用特效書寫傳奇,成為托舉中國動畫未來的中堅力量。